文/程信轩
3月24日,中信银行召开了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。报告期内,中信银行总资产规模已经超过8.5万亿元;营收与利润“双升”,营业收入达2113.92亿元,较上年增长3.34%;净利润达621.03亿元,较上年增长11.61%;资产质量指标持续向好,不良贷款连续两年实现量率“双降”,拨备覆盖率时隔8年重回200%以上,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。
从年报披露和业绩发布来看,中信银行“稳”的增长态势在持续,“新”的创新力度在加大,“优”的协同势能在聚集,“实”的责任担当在彰显,交出了一份“稳中有进、进中向好”成绩单。
(资料图片)
跨过资产质量转折点,各项指标全面取得好成绩
过去一年,中信银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,迎难而上,稳中求进,守住了风险底线,稳固了资产质量向好趋势。
数据显示,2022年,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52.13亿元,不良贷款率1.27%,不良贷款连续两年实现量、率“双降”,拨备覆盖率上升21.12个百分点至201.19%。中信银行表示,截至2022年末,银行不良贷款、问题贷款已连续两年量、率双降,不良率、问题贷款率、拨备覆盖率等多个指标达到近九年来最好水平,风险管理基本面进一步筑牢夯实。
两年前,中信银行在新三年规划基础上,制定了“342强核行动方案”,全面开启以构建财富管理、资产管理、综合融资能力为主线的新一轮发展。
2022年年报显示,该行三大核心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。其中,财富管理规模达4.11万亿元,比上年末增加4500亿元,增长12.3%;资产管理规模达1.58万亿元,比上年末增加1738亿元,增长12.4%;综合融资规模12.3万亿元,比上年末增加8300亿元,增长7.2%。
持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 创新培育第二增长曲线
2022年,中信银行秉持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,厚植开放包容的创新土壤,坚持激励创新和宽容创新并举,最大限度地调动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培育第二增长曲线。
为顺应科技创新趋势,中信银行持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,全年信息科技投入近90亿元,近四年来科技人员数量增长近两倍,达4762人。中信银行加大科技资源战略投入,推动科技管理敏捷转型,强化前沿技术的提前布局和成果应用,加大科技专利申请力度,持续锻造行业领先的数据能力。
联合融资破2万亿大关,协同支柱作用充分彰显
中信银行的向前发展,离不开与中信集团的协同。
依托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、实业全覆盖优势,中信银行总分支、前中后、境内外联合作战,合力打造多元协同生态圈,实现“客户共享、产品共创、渠道共建、营销共赢、智力共聚”,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。
2022年,中信银行首次实现了37家分行业务协同全覆盖,协同联合融资规模突破2万亿元大关,增长28%;零售产品交叉销售规模踏入千亿元俱乐部,协同资产托管规模首次跃上2万亿元平台。
此外中信银行不断激发协同新动能,进一步践行“一个中信、一个客户”的理念,强化资源共享、科技互联、信息互通,做强统一客户服务体系、全面风险防控体系。为客户提供“不止于银行、不止于金融”的最佳综合服务。
聚焦重点领域 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
在助力国家发展和实体经济“枝繁叶茂”中,中信银行实现了自身“向好向上”发展。
年报显示,该行2022年普惠金融、制造业中长期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涉农贷款同比增长21.57%、34.74%、36.58%和22.78%。其中,普惠金融核心指标保持股份制银行前列,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级位居同业第二,乡村振兴业务在监管考核中获股份制银行优秀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