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

每日速递:对联基础知识回顾_对联基础知识

来源:互联网 发布时间:2023-04-22 19:48:14

1、对联基础知识大全:一、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对联,又称楹联或对子,是写在纸、布上或刻在竹子、木头、柱子上的对偶语句。

2、是我国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民族文化形式,在人民群众遇到婚丧喜庆、节假、寿辰等重要事件或时刻,都喜欢用它来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。


(资料图片)

3、这种对联在春节时期应用最广,称之为春联。

4、春联,也叫"门对","春贴","对联","对子",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。

5、它以工整、对偶、简洁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,抒发美好愿望。

6、每逢春节,无论城市还是农村,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,辞旧迎新,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。

7、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。

8、清代《燕京时岁记》上记载:“春联者,即桃符也。

9、”当时的“桃符”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,上面写上“神荼”,“郁垒”二神名,以驱鬼避邪。

10、五代十国时,宫廷里,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,据《宋史·蜀世家》说: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,“以其非工,自命笔题云:‘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’”,这便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副春联。

11、直到宋代,春联仍称"桃符",王安石的诗中就有"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"之句。

12、后来,由于纸张大量生产,桃符逐渐由桃木板改为纸张,叫"春贴纸",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。

13、“春联”一词的出现,则是在明代初年。

14、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。

15、据《簪云楼杂说》载:“春联之设,自明太祖始。

16、帝都金陵,除夕忽传旨,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。

17、太祖微行出观,以为笑乐。

18、”据说,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,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,来迎接新春。

19、大年初一的早晨,朱元璋微服巡视,挨家挨户察看春联。

20、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,他就非常高兴,赞不绝口。

21、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,朱元璋很是生气,就询问什么原因,侍从回答说:“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,过年特别忙,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。

22、”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,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:“双手劈开生死路 ,一刀割断是非根。

23、”写完后就继续巡视。

24、过了一段时间,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,又路过这里,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,就问是怎么回事。

25、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:“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,我们高悬在中堂,要每天焚香供奉。

26、”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,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。

27、另外,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,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:“破虏平蛮,功贯古今人第一;出将入相,才兼文武世无双。

28、”赐给陶安的对联是:“国朝谋略无双士,翰苑文章第一家。

29、”由此可见,“春联”的得名和推广,是因为皇帝身体力行,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,广大群众的传播,春节贴对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。

30、二、对联的特点: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“对”,又要有“联”。

31、形式上成对成双,彼此相“对”;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,紧密联系。

32、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,必须结构完整统一,语言鲜明简练。

33、对联的特点概括起来是“六相”,分叙如下:一是字数要相等。

34、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。

35、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。

36、有一种特殊情况,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,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: “袁世凯千古;中国人民万岁。

37、”上联“袁世凯”三个字,下联“中国人民”四个字,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。

38、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,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,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。

39、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:“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,声声入耳;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,事事关心。

40、”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“同位重字”和“异位重字”。

41、所谓同位重字,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。

42、所谓异位重字,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。

43、不过,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,如杭州西湖葛岭联:“桃花流水之曲,绿荫芳草之间。

44、”上下联“之”字同位重复,但因为是虚字,是可以的。

45、不过,有一种比较特殊的“异位互重”格式是允许的(称为“换位格”),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:“一人千古,千古一人。

46、”二是词性相当。

47、在现代汉语中,有两大词类,即实词和虚词。

48、前者包括: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数词、量词、代词六类。

49、后者包括:副词、介词、连词、助词、叹词、象声词六类。

50、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。

51、首先是“实对实,虚对虚”规则,这是一个最为基本,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。

52、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。

53、其次词类对应规则,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。

54、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。

55、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,义类对应,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。

56、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。

57、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,如天文、时令、 地理、官室 、草木 、飞禽等。

58、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,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。

59、如天文对时令、天文对地理、地理对宫室等。

60、三是结构相称。

61、所谓结构相称,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,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、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、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、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。

62、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:“水天一色,风月无边。

63、”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。

64、其中,“水天”对“风月”皆为并列结构,“一色”对“无边”皆为偏正结构。

65、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,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,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。

66、四是节奏相应。

67、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,如:“莫放 春秋 佳日过;最难风雨故人来。

68、”这是一副七字短联,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,都是“二——二——三”。

69、比较长的对联,节奏也必须相应。

70、五是平仄相谐。

71、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:一个是上下联平仄相反。

72、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,但应注意:上下联尾字平仄应相反,并且上联为仄,下联为平;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;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应平仄相反。

73、二是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。

74、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“马蹄韵”规则,简单说就是“平平仄仄平平仄仄”这样一直下去,犹如马蹄的节奏。

75、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,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。

76、如对联中出现叠字、复字、回文、谐趣、音韵等,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。

77、六是内容相关。

78、什么是对联?就是既“对”又“联”。

79、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、词性相当、结构相同、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“对”,还差一个“联”。

80、“联”就是要内容相关。

81、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,内容应当相关,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,两者不能照映、贯通、呼应,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,甚至不能算作对联。

82、但对联中有一种形式叫“无情对”,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,但内容毫不相关,上下联意思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的趣味性。

83、成名于清末民初人称怪才的何淡如以广州方言俗谚“一头雾水不知宗”对唐诗名句“四面云山谁做主?”就很有特色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最新推荐 更多>>